第536章 上胡为不法先王之法?_至圣先师
皮皮小说网 > 至圣先师 > 第536章 上胡为不法先王之法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36章 上胡为不法先王之法?

  这题目堪称圣元大陆uc震惊体+咆哮体,当时就吸睛无比,将一众喧嚣统统盖了下去。

  连杨雄都诧异,杜预如此罪大恶极?

  贡院不少人,将幸灾乐祸、揶揄嘲讽、充满恶意目光投向杜预。

  杜预,再次成为众矢之的、众人焦点。

  只不过,这次不是艳羡,而是嘲讽。

  所谓墙头草随风倒。

  过去杜预在田洪凤当主考官时,可谓要风得风、要雨得雨,呼风唤雨,好不爽快。如今却风向骤变,有了杨雄公然打压、谁还看不清楚杜预风向不利?

  这世人,都喜欢锦上添花,谁会雪中送炭?何况在杨雄的威压下,这些秀才考生还要考取功名,谁敢与主考官对着干?

  眼看杜预遭受众人冷嘲热讽,白眼相向,杨雄更是暗暗得意。

  他瞥了杜预一眼:“某些人,天天口不言圣人之言,行事不法先王之法,依仗三寸不烂之舌、巧言乱德、惑乱人心,在老夫面前,铁面无私,绝不容情,更是不可能蒙混过关、钻营高位。”

  杨雄浑身凛然正气,傲气冲天:“本夫子,既然是大唐文坛领袖、又被皇上太后点位钦差主考,便要弘扬正气、铲除邪恶、选拔行为端方、品行正直、循规蹈矩的人才,贬斥那些哗众取宠、巧言乱德、沐猴而冠之徒。”

  他厉声道:“有才无德,非我族类,不配做读书人,更不要想在我手中取得一丝一毫功名。”

  不少滁州士族学子,纷纷跳脚大骂。

  “就是,就是!”

  “我等早已看不爽此人,请主考官将他逐出考场,不许他再参考。”

  “此人其罪甚大,何曾有半点功劳与我大唐?怎么配【镇国秀才】?我呸!”

  “朝廷应该将他抓起来,交给有司调查罪状,再明正典刑。”

  之前对杜预多羡慕妒忌恨,吹捧多恶心,如今拉踩就多疯狂多嚣张。

  一眨眼功夫,杜预已然从万人敬仰的诗仙、神童、英雄,沦为万夫所指、万人唾骂的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,臭不可闻。

  杨雄嘿然冷笑,整好以暇,暗中观察。

  他当然清楚,皇帝不可能允许他驱逐杜预,不让杜预参加乡试,更不可能真的将名满天下的杜预落榜。

  杜预名气太大了,名满天下,当真出走十国,也是“天下谁人不识君”。

  大唐乡试不取他,连皇太后那边都交代不过去。

  他要的只是搞心态,羞辱杜预,让杜预重压之下失态,失去平常心。要么考试发挥失常,给他口实,放在取士的最后,要么失去理智、与他主考官发生冲突,授人以柄,正好可以随便拿捏处理杜预。

  “嘿嘿,此子少年得志,年轻气盛,想必禁不起激将法。老夫五次三番,羞辱与他,时间一长,此子受不得气便要发作。我正好以主考官身份,将他驱逐出考场,哪怕田洪凤也难救。”

  “事后,哪怕皇上和朝廷再补救,补授他功名,也不是名门正路考上的举人。也不会被士林承认、接纳。”

  杨雄算盘固然打得贼精,可惜杜预完全不上当。

  杜预根本不搭理他,自顾自写着文章。

  他才气纵横,大笔一挥,一篇文章一蹴而就,被他挥洒自如,写地酣畅淋漓。

  杜预眉头一挑,端端正正写下了一行题目。

  “【上胡为不法先王之法】?”

  杜预最近并没有练字,但经历丰富,诸多激战后,感悟颇多,在书法上竟然有所突破。

  他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,果敢和进取,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,散远和沉静闲适,糅合了法家严正刚毅、万夫所指却不易其志的笔挺坚毅,更多了一种不求丰富变化,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、以求空远真味的本真意味。

  连杨雄看了杜预的笔法,都暗暗吃惊,田洪凤更是暗中叫妙。

  “此子游历天下,果大有长进。”

  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”

  杨雄吟诵杜预的开头:“上胡不法先王之法?非不贤也,为其不可得而法。”

  这是破题,开门见山,直抒胸臆,也是杜预的中心思想。

  君上为什么不效法先王之法?不是其法不妙,而是因为先王之法根本不能效法!

  这就正面驳斥了杨雄“论今不如述古”“抱残守缺”“不可更改一字”的谬论,无异于当面打脸。

  杨雄勃然色变,仰天冷笑:“小小秀才,好大口气!就凭你也配议论先王之法?”

  田洪凤怼道:“这题不是你出的吗?策论策论,不让人家议论,还称地上策论?又当又立,不要干扰答题!”

  杨雄与田洪凤斗鸡眼,恶狠狠对峙。

  杜预不管他,径直写道:“先王之法,经乎上世而来者也,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”

  杜预讲“反对法先王之法”的第一个理由。

  先王之法,经历了前代而流传下来,有人增益,有人损减,这怎么能够效法呢?

  说到底,不正宗啊。

  你口中的先王之法,真的就是古之列圣先王,制定的吗?

  这么多朝代、国家、执行几千年,必然经过多次删改增减,古籍早已散逸,不可辨认,依靠口口相传的“先王之法”,真是先王亲口所说、真实表达之意吗?确定不是后人瞎编乱造的吗?

  你说先王之法不能更改一个字,那好,请问前人更改先王之法,怎么能遵守?

  杨雄怒道:“妖言惑众,胡说八道!你如何知道,先王之法被人篡改损益过?都是六艺经典上明文记载,谁敢更改?”

  杜预淡淡写道:“虽人弗损益,犹若不可得而法。东夏之命,古今之法,言异而典殊,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,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。殊俗之民,有似于此。其所为欲同,其所为欲异。”

  当他写到其所为欲同,其所为欲异时,一股磅礴才气,冲天而起!

  田洪凤大叫:“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。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杜预如此高才,痛快痛快,当浮一大白!”

  杨雄愕然。

  因杜预说的道理,朴实却无可辩驳。即使人们没有损益,先王之法依旧不可以效法。夷、夏之言,古、今之法,因语言的差异法规也有所不同。古代的语言大多不同于现代的语言,现代的法令大多不合乎古代之法。有着各种不同风俗的人民,也与此相似。他们所希望的目标相同,但具体的做法又相异。

  杜预这篇文章之才气,气势磅礴、气吞山河、浩浩荡荡,犹如万马奔腾、波澜壮阔、又如排山倒海般声势浩大,气贯长虹、地动山摇、足以令风云变色,威武雄壮、气势恢弘,压倒了大儒杨雄。

  “这,这··”杨雄勃然大怒,想要反驳搜肠刮肚,却一时间想不到该如何反驳杜预,竟无言以对。

  杜预这片策论,乃是【吕氏春秋】中的千古名作【察今】。

  吕氏春秋,何等名篇?思维之缜密,论证之有力,辞藻之翩然,文采之华美,在历代名篇中都是顶级之作。

  杜预只写完两段话,已然文成鸣州。整个滁州上空都响彻着这篇【上胡为不法先王之法】的声音。

  杨雄的论点,被杜预一一驳斥,体无完肤。

  杜预根本不给他任何反驳的机会,沉声道:“口僭之命不愉,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,人以自是,反以相诽。天下之学者多辩,言利辞倒,不求其实,务以相毁,以胜为故。先王之法,胡可得而法?虽可得,犹若不可法。”

  这话意思,由于言语不通,人们交往起来感到不愉快,犹如舟车衣冠滋味声色具有差异一样。人们总是自以为是,与此不相合的则极力诽谤,天下有学之人/大多好辩,言辞虽然激烈,却往往颠倒是非,不求其实,互相毁谤,以胜过别人为能事。先王之法,又怎么能够效法呢?虽然人们可以得到它,可不应效法。

  这一番论述,排比句更加强劲有力,气势蓬勃,雄赳赳,气昂昂,论证势如破竹、势不可挡,杜预无往不胜、所向披靡,论述汹涌澎湃、波/涛汹/涌,才气铺天盖地、一望无际,论证摧枯拉朽、横扫千秋,一段话咄咄逼人、如雷贯耳,风卷残云般席卷了杨雄!

  杨雄愕然,老脸憋得通红,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

  他实在无言以对。

  杜预气势如虹,大笔一挥、酣畅淋漓写道:“凡先王之法,有要于时也。时不与法俱在,法虽今而在,犹若不可法。故释先王之成法,而法其所以为法。先王之所以为法者,何也?先王之所以为法者,人也,而己亦人也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,察今则可以知古。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耳。”

  先王之法,总是适应其时代的需要,时代不可能与法并走,即使现在古代的法令有了,仍然不能效法。所以应该舍弃先王的成文之法,取法其所以立法的道理。先王之所以制订法令,为什么呢?先王之所以制定法令,是人为的,而我们自己也是人呀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,察今则可以知古。古今是一样的,别人与我也是一样的。

 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

  阅读最新内容

  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

  阅读最新章节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ppbab.com。皮皮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ppbab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